员工佳作

三岛三面观海记
发布时间:2025-02-26     浏览量:26   分享到:

当飞机穿越琼州海峡的云层,窗舷下的海水突然从墨蓝转为翡翠,三亚便以这样极具戏剧性的方式开启了我的视觉盛宴。这座北纬18度的城市从不满足于充当热带乐园的单一角色,在蜈支洲岛的浪花里、椰梦长廊的夕照中、西岛的渔歌中,我触摸到了三重截然不同的海洋人格。

蜈支洲岛:碧波剧场的水秀幻境

黎明五点的观景台,海水正在上演独幕剧。当第一束阳光刺破晨雾时,海面突然释放出宝石匣子——祖母绿、托帕石蓝、紫水晶依次流转,游艇划开的波浪竟呈现出蝶翼的珠光质感。套上呼吸管潜进“中国马尔代夫”,灰色礁石上舞动的鹿角珊瑚宛如活体雕塑,蓝环章鱼在软珊瑚丛中表演色彩魔术。烈日当空时,岸边雪白的浪沫堆叠成巴洛克风格的奶油雕花,让人恍惚置身天神打发的蛋白霜海洋。

 

椰梦长廊:城市画框里的流动盛宴

三亚湾二十里椰林从不固守某种样貌。正午时分,光影在羽状椰叶间编织波斯地毯,退休大爷们的太极剑穗搅动着光斑的韵律。待到夕照浸染椰梢,整条长廊骤然变成流动的长宣:写水书的老者以椰枝蘸海浪,孩童追逐的气球在暮色里炸成紫霞,拍婚照的新人婚纱掠过沙滩,恰好接住坠落的凤凰花。最动人的是推婴儿车的黎族阿嬷,她用掺着海风的方言唱着:“椰壳沉了会发芽”,仿佛在诉说这个海滨城市的生存哲学。

 

西岛:时光褶皱中的渔村手稿

穿越四百年的牛王岛灯塔指引我走向真正的秘境。西岛渔村的珊瑚石屋墙缝里,嵌着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碎片。老渔民陈伯带我修补渔网时,粗糙的手指在尼龙绳间穿梭如织布机梭,他指着渔港密布的彩色浮球说:“这是大海的密码,每个颜色代表不同的渔获。”

 临别时我在三个岛屿各拾一枚贝壳:蜈支洲的砗磲残片泛着冷艳珠光,椰梦长廊的螺旋纹贝壳染着落日余温,西岛的珊瑚碎片仍带着渔火温度。这三种迥异的海之馈赠,恰似三亚给予旅行者的三重启示:海洋可以是奇幻乐园、可以是生活剧场、更可以是时光胶囊。当飞机冲破积雨云层时,窗外的海水又开始变幻色彩,那些在岛屿间游走的光影,早已在我心底筑起了三座永不褪色的珊瑚城池。

郭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