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佳作
当指尖划过书页间那些凝结着生命重量的文字,未曾踏足地坛的我,却已然坠入了史铁生用十四年光阴编织的精神世界。没有夏日的蝉鸣作伴,没有真实的青砖触感,可字里行间流淌的温度,却让那座古老园林以最鲜活的姿态,在想象中徐徐铺展。
初读时,荒芜的地坛如同一幅水墨长卷在眼前展开。褪色的朱红宫门、瓦缝里倔强生长的野草、被岁月啃噬出裂纹的祭坛方砖,这些意象无需实地丈量,便已在文字的勾勒中清晰可辨。史铁生笔下的微小生命更是充满灵韵——蒲公英绒毛上晶莹的露珠、负重前行的蚂蚁、划破暮色的雨燕,每一个细节都带着蓬勃的生命力。我仿佛能听见轮椅碾过落叶的沙沙声,混着风掠过柏树的簌簌响,这些声音跨越纸面,在脑海中谱写成独属于地坛的生命乐章。
最令人动容的,是地坛角落里无声流淌的母爱。史铁生将自己困在轮椅与地坛构筑的孤独世界时,母亲便化作了守护的月光。她藏起熬红的眼眶,用平静的语气劝儿子“出去走走”,转身却将担忧揉进反复摩挲的衣角;她徘徊在园外老槐树下,目光穿过层层枝叶,将牵挂织成无形的网。那些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最终都化作晨雾中消失的脚印,只留下一句“若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未曾亲历地坛的我,却被这份跨越时空的深情,灼红了眼眶。
轮椅上的沉思,是史铁生与命运的温柔对话。他在地坛的砖石草木间追问生死,在草木荣枯中参透永恒与瞬间的辩证。古柏历经风雨依然苍劲,野花在石缝中倔强绽放,这些静默的启示让他的文字褪去怨怼,生长出超越苦难的坚韧。我虽未亲眼见过地坛的黄昏,却在文字的指引下,与他一同读懂了磨难背后的生命真谛——原来真正的救赎,在于接纳生命的不完美,在跌撞中依然坚定前行。
合上书页,地坛的轮廓在想象中愈发清晰。这座未曾涉足的古老园林,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存在,成为一座用苦难与坚韧浇筑的精神圣殿。史铁生以残缺的身体书写下的生命诗篇,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完美的结局,而在于与命运和解时绽放的光芒。无需亲身丈量地坛的每一寸土地,那些跃动在纸页间的哲思与深情,早已教会我们如何在岁月的褶皱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