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佳作

最是那碗搅团香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量:50   分享到:

城市的五月,阳光被玻璃幕墙切割成碎片化的光斑,车流在高架桥上织就流动的金属蛛网。在停车场按下汽车解锁键,后视镜里映出自己略显疲惫的面容,忽然想起昨天视频时母亲说的话:你爸又在念叨做搅团呢,说你上周打电话说想吃 

车子拐进熟悉的巷子。远远看见自家阳台,母亲的身影在窗帘后晃了晃,想必是听见了汽车引擎声。停好车,后备箱的金属扣"咔嗒"一声轻响,惊飞了树上的麻雀,却惊不醒岁月里那些沉眠的温柔。

拎着礼物走上楼,楼梯间的声控灯随着脚步声次第亮起,还没来得及敲门,门就开了,母亲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指尖还沾着臊子的红油,身后的厨房传来"咕嘟咕嘟"的声响,像极了小时候她哄我睡觉时哼的摇篮曲。

“路上累了吧?快洗洗手,你爸在厨房快把锅搅破啦。”母亲接过我手中的袋子,她忽然凑近闻了闻:“又买酒啦?你爸最近肠胃不好,下次别买了。”她的唠叨里裹着蜜,我却在她转身时,看见她发间新添的银丝在灯光下闪,像春雪落在青瓦上,无端惹了几分心疼。

厨房里,父亲正对着铁锅较劲,新换的抽油烟机低低轰鸣着,金属滤网间卷着蒸汽,在他额角凝成汗珠。我接过他手中的擀面杖,触到木质纹理里嵌着的面糊,那是几十年搅团生涯留下的勋章。面糊在锅里翻涌,我学着父亲的样子顺时针搅动,手腕却因久未做活而发酸,他在一旁笑着摇头:“到底是坐办公室的手,当年你妈怀着你,还能帮我搅锅呢。”  

关中的搅团,是刻在掌纹里的记忆密码。父亲常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那根枣木擀面杖在他掌心转出岁月的弧光,每道搅动里都藏着人生隐喻。初搅时面粉松散如少年心性,父亲说“稳得住劲才熬得出滋味”,像极了初入世事的跌宕,青涩里藏着笨拙的勇气。第二十搅面糊黏连如职场瓶颈,臂弯发酸却不能停,父亲额头的汗珠滴成“半熟不熟时最需咬牙”的警示,道破中年人的撕扯与坚持。第三十六搅进入重复的“醒面”期,父亲哼着秦腔说“重复里能见清明”,让我懂得平凡日常里的韧性修行。直到第七十二搅,面糊透亮如琥珀,父亲擦汗的笑里藏着孩童般的得意:“苦汁儿熬透就是甜。”此刻才懂,这哪里是搅团,分明是岁月在教我们与生活和解——从青涩挣扎到澄明坚韧,每一圈转动都是心性的打磨。如今看他佝偻着腰搅动,忽然明白最好的人生哲学,都在这七十二搅的烟火气里,慢慢来,别慌,光阴会把每份用力,酿成心底的暖。

一家人围桌而坐,搅团裹着臊子汤滑进喉咙,酸辣中带着麦香。父亲说着小区里晨练的趣事,母亲抱怨楼上的空调水滴在雨棚上吵人,这些琐碎的日常,此刻却像搅团里的蒜泥,辛辣中透着熨帖,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吞咽。

傍晚返程,母亲往后备厢里塞了满满当当的东西:保鲜盒装的搅团、玻璃罐的臊子、塑料袋装的香椿芽。父亲站在车旁,反复叮嘱“高速上别超速,累了就去服务区歇着”,引擎发动时,后视镜里的父母还在挥手,母亲的围裙被风吹起一角,像一只想要展翅的蝴蝶。

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而我知道,在千万盏灯里,总有两盏为我亮着,一盏在父亲的擀面杖下,一盏在母亲的汤勺里。那是岁月长河里,最温暖的归处。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