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佳作

父母亲的小吃店
发布时间:2025-06-13     浏览量:23   分享到:

冬日里零点,夏日晚上十一点半,父亲就已经在打豆浆、熬稀饭了。母亲定的是凌晨两点五十的闹钟,却不敢多睡一分钟,生怕耽误了路过的拉煤大车司机和打工人的早饭。父母亲干活声音很轻,怕惊动了楼上熟睡的年轻人。

父母亲的小吃店是从2019年底才开的,父母亲闲来无事,让我帮他们看个地方,能做点小生意就行(说这话的时候,还没想好卖点啥),我说,年龄都不小了,还做啥小生意,他们说身体好着呢,还能干,拗不过,就答应了下来。当时单位办公楼搬到了镇上,每个周末我都会跑到镇上的大街小巷,就为找个地段好、人气足的地方,给父母亲开店。

最终在镇政府斜对面的拐角处找到了两间商铺,铺面不大,确定好地方、规划好一间作为操作间,一间作为餐饮区后,我就着手谈房租、装修,购置家电、锅碗瓢盆等等,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小吃店终于在2019年年底开张了。

每天五点整,第一锅包子便新鲜出炉,十几种馅料的包子:酱肉、辣肉、韭菜豆腐粉条、地软、豆沙、南瓜......母亲包的每种馅料的包子手法都不一样,褶子却都捏得恰到好处。父亲的小米粥和黑米粥熬的恰到好处,豆浆奶白醇香,豆腐脑细腻嫩滑,茶叶蛋咸淡也刚好。

起初的日子是很艰难的,一天只卖几笼包子,一锅稀饭,茶叶蛋、豆浆和豆腐脑的销量也不尽人意,看着父母亲脸上忧愁的表情让人心疼,总是宽慰他们说万事开头难嘛,现在还没几个人知道这里开了小吃店。随后我就建了微信群,每天早上七点整发红包,就为了给父母亲的小吃店做好宣传,从而增加营业额。

我记得那年春节,疫情突然来了。店铺关了整整两个月,再开门时,父亲的白发又多了几撮。转机也来得意外。店铺的斜对面就是镇政府,做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天不亮就来搭棚子。三月的清晨还很冷,我看见那些“大白”们搓着手跺着脚。我还给父亲说,要不咱们给他们送点吃的过去,作为老党员的父亲欣然答应了,母亲和我便分装好,父亲送过去的时候,还叮嘱工作人员趁热吃,忙起来就没时间吃了。那些穿着防护服的人起初推辞,后来实在抵不住香气,隔着面罩小口吃起来。我看见他们眼睛弯成了月牙,热气在护目镜上凝成水珠。也是因为老党员的善意举动,镇政府领导便将父母亲的小吃店作为镇上各个做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的早餐定点取餐点。

“你们家包子味道真好”这句话像长了翅膀,渐渐地,街坊们开始绕远路来买早餐。店的旁边是税务局、正对面是司法局、再往前还有几个银行,越来越多的人来光临,生意也从此好了起来,父母亲是越干越有劲了。

“老李,老规矩(两个酱肉包,一碗豆腐脑,多放辣椒和香菜)”,建行的老王推了推眼镜,在送餐口喊道。他在这吃了几年早点了,和父亲早已处成朋友了。

工作日的七点钟,上班族涌进来。父亲的包子夹灵活地在蒸笼间翻飞,却还是跟不上排队的速度。他的腰有些佝偻了,站久了就隐隐作痛。有年轻人不耐烦地看表,却在这时闻到新出笼的包子香气,又耐着性子多等了两分钟。

十点半,人潮退去。老俩口终于能坐着歇一会了,父亲说:“明天少和点面吧,差不多就行了,真是年龄不饶人啊。”母亲切菜的同时应了一声好。

父母亲的小吃店不知还能开多久......

(李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