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佳作

一个老父亲
发布时间:2025-06-13     浏览量:62   分享到:

都说每个父亲在教育子女上都没有什么经验,可对于爷爷来说却不一样,因为他是三子俩女的老父亲。

爷爷今年95岁有余,身体硬朗,生活习惯很好,饮食清淡,从不多饮食,每日推着轮椅下楼锻炼。因为年纪大,他不能回河南老家,大娘就趁着从河南回来时,给他捎了一柄老根爷自制的拐杖。这个拐杖可起了大作用了,在家里闲不住的他,从这屋走到那屋,拄着拐杖,来回的溜达,还时不时的提醒孩子们“要多活动。不活动,人肯变笨。”只要有拐杖敲击木地板的声音,那一定是他在叫我们了啊,哈哈哈。

爷爷在教育孩子上,可谓是经验丰富。大姑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对女儿的教育,爷爷采用“放养”式教育,而大姑总是像奶奶的小尾巴,时刻不离,这样使得作为父亲的他也省了不少心。

大伯是他的第二个孩子,因为是长子的原因,他秉持着老祖宗“棒下出孝子”的传统,对大伯采用了“严打”式教育。正因如此,大伯从小到大,受了不少“皮肉之苦”。可说来也奇怪,家里的孩子们,就数大伯陪伴爷爷的时间最多。这也许就是越打越亲近吧。

到了第三个孩子二姑这里,爷爷反思自己,总结经验,二女儿一定要换个方法,爷爷用上了“激励”式教育,让二姑和哥哥姐姐比较,刺激二姑向哥哥姐姐学习。而爷爷总是利用下班的闲暇之余向二姑提问,“芳,你学到了什么?”二姑总是把哥哥姐姐们的优点和缺点整理并总结出来,给爷爷逐条汇报。爷爷像听收音机一样,每日下班,坐在躺椅上,听着二姑的“每日汇报”。因此,二姑是孩子们当中最有耐心,最冷静沉稳的,口才最好的孩子。

第四个孩子就是我的父亲,作为爷爷的第二个儿子,简直“无法无天”,调皮捣蛋都是小儿科。他可是家里的开心果、小滑头。每次爷爷让父亲干活,父亲总是说“爸,我出去上个厕所,回来干”。然后就和一群朋友出去玩一天,回来裹了一身的土。有时还挂点“彩”回来,爷爷一心疼,就忘了收拾他啦。再加上父亲小时候被误诊为心脏病,家人们都不敢刺激他,这可让父亲的奶奶心疼坏了,亲自带在自己跟前。因此父亲属于家人们的重点保护对象。直到后来父亲工作体检时,才发现搞错了,这让他享受了多年的“特殊待遇”。

最后一个孩子是三叔,在教育三叔上,爷爷的教育方式“很特别”。据三叔告诉我,他小时候很幸运,没有挨打。因为爷爷用了“旁敲侧击”的教育方式。在三叔犯错误时,爷爷总会把三个儿子都叫到跟前,让他们跪下,板着脸问:“知道为什么让你们跪着吗?”三个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爷爷就先把大伯打一顿,打累了,然后再说教:“老大没有带好弟弟们……老二没有提醒弟弟……”到三叔这里,爷爷没有批评,反而是三叔最内疚。因此三叔每次做什么都会和大伯及父亲商量。现如今,他们三兄弟都特别团结,在尽孝上更是格外用心。爷爷的价值观很正,他总对孩子们说:“遇到问题冷静些,处理问题慎重些,待人接物热情些……”。

爷爷不缺钱,退休工资比我的工资都高,每次回家,爷爷总叫我过来,问我工资多少。我呢,偷笑回答道:“爷爷,那你的工资多少呀?”爷爷笑着说“小机灵鬼,我问你,你怎么反过来问我啦,哈哈哈。”爷爷教育我道:“静静,不管工资多与少,都要计划着花,俭以养德,不该买的,不要随着自己的性子乱买。”我总是答应的很好。而现实是,我依然会买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给自己喜欢的人买东西。每次回家,看看爷爷的鞋子后跟是否磨损,鞋底是否不平。以前我还会给他刷一刷,后来我索性偷偷扔掉,然后给他换上新鞋,配上新鞋垫,放在门口,他出门时穿上,说来奇怪,他从来也没有发现。倒是经常会被楼下的老头老太太们羡慕道:“看人家张老头的鞋,常年累月都跟新的一样!”。

爷爷的生活习惯和教育方法影响着他的每一个孩子,这也成为了他和孩子们之间一些“特别的回忆”。我知道,爷爷这个老父亲,在用他自己的好习惯在时刻教育我们,这种习惯会一直传下去。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