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风貌

陕煤集团第七期组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个人学习感悟: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思维蜕变
发布时间:2025-09-25     浏览量:44   分享到: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陕煤集团第七期组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这次培训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回顾这几天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深刻领悟了“用乙方思维做甲方”这一理念的精髓,实现了从习惯于“管理”到主动“服务”的思维转变。这种转变,让我的工作视野豁然开朗,也让我对党务工作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打破惯性:从“指令执行”到“需求洞察”的觉醒

过去,我常常将党务工作视为一项任务——按照上级部署下发通知、组织活动,虽然程序严谨,却总感觉与业务一线隔着一层纱。工作中,我更像一个“管理者”,追求的是流程的完整性和形式的规范性,却忽略了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在培训的研讨环节中,各位学员反复强调“乙方思维”的本质是服务思维、用户思维,这让我醍醐灌顶。我意识到,党务工作人员不是高高在上的“考官”,而是贴近基层的“服务专员”。例如,在分组讨论时,第三组同学分享的“需求清单”机制让我深受启发:通过定期深入一线、开展“党建问诊”,我们能够精准收集党支部、党员和职工的真实诉求,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曾策划的党建活动,如果早一点用“客户视角”去倾听,或许就不会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尴尬局面。

方法升级:从“粗放供给”到“精益赋能”的实践路径

培训的“定制化”课程和“多元化”平台,为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工具箱。我学到了如何用“产品思维”重塑工作输出——就像乙方打磨产品一样,党建工作也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和实效价值。例如,《从党内法规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课程中,老师将“四种经营理念”融入案例,教会我们将年度重点任务拆解为可量化、可评估的“党建产品”。在“有声课堂”和专题研讨中,我们围绕“党建+安全生产”融合案例激烈交锋,我意识到,以往满足于“开了多少会”的汇报方式早已落伍,真正重要的是像我们公司的雪姆钻机党支部那样,用数据证明“党员先锋岗”如何提升生产效率。这种“价值创造”的导向,让理论宣贯变得可触可感,这正是培训强调的“从学理论到会应用”的转化。

文化浸润: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共创”的价值升华

培训的“沉浸式”红色教育让我深受触动。在25日下午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时,讲解员讲述的先辈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组织工作的初心是服务人民、凝聚力量。这与我学到的“乙方思维”高度契合——服务的最高境界是价值共创。正如我在参加交流会时提出的党务干部要主动从经营分析会、项目评审会中寻找党建服务的切入点,而不是“等业务部门提需求”。我反思自己过去总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现在则决心像优秀同学分享的那样,推行“接单-派单-督单”机制,对职工诉求做到快速响应、闭环处理。同时,培训强调的“双向互评”也让我明白,服务不是单向付出,而是通过持续反馈实现共同成长。

这次培训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不足,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深知,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制度的保障、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的沉淀。但当我看到同学们在作结业汇报彩排时眼中闪烁的光彩,听到大家誓言将“乙方思维”融入工作的激情,我坚信这场变革已然生根。未来,我将把培训所学化为行动,用精准的服务对接需求,用务实的产品创造价值,用主动的靠前实现共赢。因为党建工作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我们“管理”了多少事务,而在于我们“服务”了多少人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无愧于党务干部的使命,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党瑞)